- 加纳是非洲西部的一个国家,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西邻科特迪瓦,北接布基纳法索,东毗多哥,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562公里。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全境大部地区为平原,东部有阿克瓦皮姆山脉,南部有夸胡高原,北部有甘巴加陡崖。最高峰杰博博山海拔876米。最大河流为沃尔特河,在加境内长1100公里,下游筑有阿科松博水坝,在境内形成巨大的沃尔特水库,面积达8482平方公里。
加纳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物储量:黄金约20亿盎司,1994年已探明储量3167.20万盎司,目前已经开采了500多年,现在黄金储量仍可供开采700多年;钻石约1亿克拉,1994年已探明储量872.85万克拉,居世界第四位;铝矾土约4亿吨,1994年已探明储量1891.19万吨;锰4900万吨,1994年探明储量489.17万吨,居世界第三位。此外还有石灰石、铁矿、红柱石、石英砂和高岭土等。加纳森林覆盖率占国土面积的34%,主要材林集中在西南部。黄金、可可和木材三大传统出口产品是加纳经济支柱。加纳盛产可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可可的产量占世界产量的13%左右。
加纳奉行积极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主张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坚持正直和诚实的原则。同西方国家关系密切。外交政策的重点在非洲,认为解决非洲问题的唯一途径是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努力致力于地区和平与稳定,积极参加联合国、非洲统一组织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维和部队的活动。近年来对外政策愈加突出经济因素,致力于引进外资和为其非传统出口商品扩大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外交活动,是非统组织和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会员国之一。共和85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国外共设42个使领馆和代表团。现有42个国家在加设使馆,10个国际组织在加设代表处。
加纳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近年来政府重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占发展总支出的近50%。公路:总长3.94万公里,其中近1/3是一级和二级公路,公路运输担负着货运的98%,客运的97%。2001年修缮公路总计1300多公里,其中重铺高速公路路面453公里,修复公路支线729公里。铁路:总长1267公里。连接阿克拉、库马西和塔科腊迪。主要担负大批量出口商品,如锰、铝矾土、木材和可可运输。水运:主要有特马港和塔科腊迪港。特马港是非洲最大人造海港,年吞吐量约500多万吨,主要用于进口物资。塔科拉迪港年吞吐量约150多万吨,主要用于出口物资。加纳还在沃尔特湖建造河港,开辟内河航运网,但港口和航运设施不完备。空运:加纳航空公司为加主要航空公司,近年来发展较快,与非洲大陆内外各航空公司结盟,希望成为非洲与其它地区往来的主要渠道。首都阿克拉有国际机场,共有15条国际航线可以直飞欧洲、美国、南非和西非各国。塔科腊迪、库马西和塔马利间开设国内航班。
古加纳王国建于公元3~4世纪,其版图在今天的马里和布基纳法索一带,10~11世纪时达到鼎盛时期。1471年起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殖民者相继入侵现加纳沿海地区,掠夺黄金、贩卖黑奴,这一带被称为“黄金海岸”。1897年黄金海岸全境沦为英国殖民地。1957年3月6日,黄金海岸独立,改名加纳,原英国托管的“西多哥”并入加纳。1960年7月1日成立加纳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首任总统为恩克鲁玛。1966年恩克鲁玛政府被推翻后,加政局曾长期动荡不安,军事政变不断,政权更迭频繁。1981年12月罗林斯政变上台后,奉行民族和解和经济复兴政策,政局一直较为稳定。1992年开始实行多党制,同年底罗当选总统,顺利实现由军政府向民选政府的过渡。1996年12月罗蝉联总统。2000年12月举行总统大选,新爱国党领导人库福尔当选总统,并于2001年1月7日正式就职。
木材为加纳第三大出口产品,森林覆盖率占国土面积的34%,主要用材林在西南部,面积为8.2万平方公里。但由于缺乏保护和管理,森林覆盖率逐年递减。有树木360种,可出口的约40多种。为保护森林资源和提高出口附加值,政府近年来禁止原木出口,改为出口木材制成品和高附加值产品。2001年创汇1.69亿美元。加纳渔业资源丰富,分为海上渔业、泻湖渔业和内河渔业,海上渔业居主导地位,但捕鱼设备简陋,渔船燃料短缺,阻碍了渔业发展。2001年特马港总捕鱼量为6.2万吨。服务业系加国民经济重要部门,近年来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2000年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增长率为5.4%。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通讯及酒店业等增速较快。受不利的外部经济环境影响,2001年服务业出现负增长。
Copyright © 2025
世界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