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欧洲地图

国家导航

欧洲概况

  •   欧洲位于亚洲的西面,是亚欧大陆的一部分。它的北、西、南三面分别濒临着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东部和东南部与亚洲毗连,宛如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一个大半岛。欧洲的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内,它是世界上有人定居的各洲中距离赤道最远的一洲。它没有热带。
      欧洲位于中纬度地区,西边是海。海岸线受海水作用的影响而形成锯齿状,而海洋是控制气候的主要原因。受海洋影响,欧洲气候温和,相对湿度高并且多云,这一现象包括阿尔卑斯山北方的内陆地区。欧洲大陆东边东边降雨量则少,相对湿度低,天空晴朗,这一气候现象广及欧亚交接的的广大山麓地区。这些影响沿着南北程带状分布,并且穿过挪威、 丹麦与德国。阿尔卑斯山南面山区移动性的季节以亚热带高压系统为主,因此此地区的雨量,随着季节尔有显著的不同,冬季多雨,夏季则干旱。夏季最高温是在地中海区。雅典7月的平均气温是27℃,西班牙格拉纳达为25℃,而意大利的都灵为23.5℃。夏季平均温度向北方及沿海地区逐渐下降,挪威的特浪索和瓦尔多7月平均气温约为11℃和9℃。冬季时,温度由欧陆西南向东北逐渐下降;因此葡萄牙里斯本一月平均气温为10.5℃,前苏联的阿干折同月平均气温却是-14.5℃,大西洋沿岸冬天的平均气温颇高,例如挪威境内的北极圈沿岸冬季并不比纽约市冷。
      欧洲地势的平均高度为340米,地形以平原为主,南部耸立着一系列山脉,总称阿尔卑斯山脉系,其中勃朗峰海拔4807米,勃朗峰属法国境内,成为西欧第一高峰。欧洲的河网稠密,水量丰沛,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长3690公里,第二大河是多瑙河,全长2850公里,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欧洲的海岸线十分曲折,多半岛、岛屿、海湾和内海,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最大的半岛。欧洲是有常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没有热带气候的一洲,同时极地气候所占的面积也不大,所以气候温和,降水分布较均。
      欧洲西濒大西洋,在大陆与深海盆之间有一片面积很大的大陆架,不列颠群岛和北海即位于其上。这里原来是欧洲大陆的一部分,第四纪冰期以后,海水上升,北海才出现,不列颠群岛才形成。在北海海底现在仍然有欧洲古河道的踪迹。北海北面的挪威海和南面的比斯开湾,大陆架都较狭窄,离开海岸不远即为深水海盆。波罗的海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欧洲大陆之间,面积38.6万平方公里,大部分海域的深度在60~130米之间,平均深86米。它有许多海湾深入大陆,其中以波的尼亚湾为最大,几乎占整个波罗的海面积的三分之一,较大的海湾还有芬兰湾、里加湾等。由于有大量河水注入,加以纬度较高、蒸发量小和只有一些浅而窄的海峡与北海相通等原因,波罗的海的盐度普遍很低,中部为7%左右,海湾中为2~3%,河口附近甚至全部是淡水。深层水的盐度略高,但最高也不超过20%。冬季,中部表层海水水温为1~3℃,在海湾和沿岸地区则降到0℃以下,波的尼亚湾和芬兰湾东部从11月或12月起冰封,冰期一直延续到来年4月或5月。波罗的海的动物种类贫乏,但数量很多。
      地中海和黑海是欧洲南部的两个陆间海。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洲之间,黑海位于欧亚两洲之间,两海以达达尼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博斯普鲁斯海峡相通。地中海海域中半岛和岛屿甚多,它们把地中海分割成几个深浅不一的海盆,海底地形比较复杂。黑海除西北部有几个小岛外,基本上没有岛屿,海底除西北部和北部的亚速海较浅外。大部分为水深1500~2200米的平原。地中海周围或为多山的半岛,或为荒漠,注入的河水不多,而且夏季炎热干燥,蒸发量大,因此海水盐度高,表层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8%,黑海有大量河水注入,表层海水的平均盐度仅1.7~1.85%,底部也只有22.5%。黑海的海面稍高于地中海,由此产生了由黑海注入地中海的表流,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平均流速每小时2.3~4.6公里;同时,在深处存在着自地中海注入黑海的反流,但流量较小。在直布罗陀海峡也有自大西洋流入地中海的表流和深处的反流。来自大西洋和黑海的表流是维持地中海水量平衡的重要因素。
      欧洲有45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区。
      北欧指日德兰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带。包括冰岛、法罗群岛( 丹) 、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面积1 3 2 万多平方千米。境内多高原、丘陵、湖泊,第四纪冰川期全为冰川覆盖,故多冰川地形和峡湾海岸。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面积约8 0 万平方千米,挪威海岸陡峭曲折,多岛屿和峡湾。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半岛,长约1 5 0 0 千米,宽约4 0 0 - 6 0 0 千米,西坡陡峭,东坡平缓,为一古老的台状山地,个别地区有冰川覆盖,挪威境内格利特峰海拔2 4 7 0 米,为半岛的最高点。冰岛上多火山和温泉。北欧绝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仅大西洋沿岸地区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较温和,属温带阔叶林气候。河短流急,水力资源丰富。主要矿物有铁、铅、锌、铜等。
      南欧指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和附近岛屿,南面和东面临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西濒大西洋。包括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希腊、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和安道尔。面积1 6 6 万多平方千米。南欧三大半岛多山,平原面积甚小。地处大西洋- 地中海- 印度洋沿岸火山带,多火山,地震频繁。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河流短小,大多注入地中海。主要矿物有石油、天然沥青、煤、铬、汞、铅、锌、铜等。南欧是油橄榄、葡萄、茴香、欧洲栓皮栎等栽培植物原产地。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烟草为主。
      西欧狭义上指欧洲西部濒大西洋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西欧面积9 3 万多平方千米。通常也把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叫西欧。狭义上的西欧地形主要为平原和高原,山地面积较小。地处西风带内,绝大部分地区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雨量丰沛、稳定,多雾。河流多注入大西洋。主要矿物有煤、铁、石油、天然气、钾盐等。农作物以小麦、大麦、燕麦、马铃薯、甜菜为主。盛产葡萄和苹果。渔业和养畜业均较发达。比利时和法国所产阿尔登马,英国所产巴克夏猪、约克夏猪、大白猪、爱尔夏牛、纯血种马,荷兰所产荷兰牛等优良畜种世界闻名。
      中欧指波罗的海以南、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欧洲中 欧冠各国国旗(18张)部地区。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中欧面积1 0 1 万多平方千米。南部为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及其支脉喀尔巴阡山脉等所盘踞,山地中多陷落盆地;北部为平原,受第四纪冰川作用,多冰川地形和湖泊。地处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向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过渡的地带。除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向东流经南部山区注入黑海外,大部分河流向北流入波罗的海和北海。主要矿物有褐煤、硬煤、钾盐、铅、锌、铜、铀、菱镁矿、铝土矿和硫磺等。农作物以小麦、大麦、黑麦、马铃薯和甜菜为主,还产温带水果。养畜业较发达,瑞士的西门达尔牛、萨能山羊、吐根堡山羊等优良畜种世界闻名。
      东欧指欧洲东部地区,在地理上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和俄罗斯西部。地形以平均海拔1 7 0 米的东欧平原为主体。东部边缘有乌拉尔山脉,平原上多丘陵和冰川地形,北部湖泊众多,东南部草原和沙漠面积较广。北部沿海地区属寒带苔原气候,往南过渡到温带草原气候,东南部属温带沙漠气候。欧洲第一大河伏尔加河向东南注入里海。主要矿物有石油、煤、铁、锰、磷酸盐等。盛产小麦、马铃薯、甜菜、向日葵。养畜业较发达,苏维埃重挽马、奥尔洛夫快步马、顿河马均为马的优良品种。
      欧洲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欧洲史前美术体现了欧洲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的成就,其中欧洲旧石器时代艺术是迄今所知人类最早的真正的艺术品。此外欧洲史前器具艺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被学者们称之为活动艺术。欧洲有着悠久的文明发展史。公元前4000~前2500年在南欧和西欧曾广泛分布有巨石文化,随后位于欧洲东南部的爱琴海地区勃兴为世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称爱琴文明,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公元前6世纪,古罗马国家兴起,逐渐发展成一个囊括半个欧洲(大不列颠群岛至多瑙河口一线以南)及北非、西亚在内的庞大帝国,而意大利所在的意大利半岛一直是其政治和经济的核心区域。纪元初年,欧洲人口约3200万,其中半数以上分布于南欧,而东欧、北欧及不列颠群岛合计尚不足1/10。公元3世纪后,罗马帝国渐趋衰弱,原先居住在北欧的日耳曼人及居住在东欧的斯拉夫人相继大量入侵,这一历史进程所伴随的人口大迁移和经济、文化上的广泛交流,大大促进了欧洲的全面开发,14世纪中叶全洲人口达到8100万,南欧的比重降至1/3,其他地区尤其是东欧均明显上升。15~16世纪,在南欧和西欧的一些国家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通过地理大发现和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相继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强国,在随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西欧进一步确立了在欧洲经济、文化中的领先地位。19世纪中叶,北欧、中欧和东欧诸国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南欧国家发展则相对缓慢。1900年欧洲人口为4.15亿,南欧的比重已不足1/4。由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9世纪欧洲的经济、文化水平在世界上已遥遥领先,几个欧洲列强的殖民地遍布各大洲,几千万欧洲人移居海外,对世界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0世纪的前半期,欧洲先后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策源地。由于战争的破坏,以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欧洲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对下降,其人口占世界的比重由1900年的25%下降到1950年的20%,工业生产所占比重亦由65%降至45%。在这个过程中,欧洲政治地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17年并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涌现出一批新的社会主义国家。自50年代起,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为一方,以华沙条约缔约国为另一方,在欧洲形成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长期对峙,史称“冷战”。1991年7月1日,华沙公约组织解散;同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平衡势力的此消彼长,宣告了“冷战”的结束 。

友情连接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25 世界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