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欧洲地图 > 乌克兰地图 > 基辅地图

国家导航

基辅概况

  •   基辅位于乌克兰中北部,第聂伯河中游。为乌克兰首都,经济、文化中心。位于第聂伯河中游两岸,及其最大支流普里皮亚季河与杰斯纳河汇合处附近。面积 782平方千米,人口约260万,全市分为10个行政区。
      基辅市中心是旧城区,坐落在第聂伯河右岸,尽管旧城区的很多建筑为战后所建,但它仍保留着旧街道格局。市内的大部分历史建筑也都集中在这里,如著名的索菲亚大教堂(11世纪建,现为博物馆)等。旧城内外还有许多博物馆、剧院、公用楼、大百货商店。旧城北侧原是贸易和犹太人区,现为河港。南侧的彼切尔斯基区有乌克兰政府的许多主要建筑,如议会政府大厦等,建造于11世纪的佩切斯卡亚隐修院是前苏联历史上最著名和最重要的隐修院。中心区四周是工业住宅区。住宅建筑群形成的单元(称“小区”)之间为公园和绿化带,包括乌克兰科学院的大型植物园和小型大学植物园。城市外围有数处森林公园。二战后,城市不断向第聂伯河左岸发展,两岸之间有公路和铁路桥连接。基辅是前苏联的重要工业中心之一,工厂遍布全市,以市中心区以西和第聂伯河左岸最为集中。制造业种类繁多,重工业以生产成套机械装备、精密机床和仪器、金属切削机床、飞机、化工设备、液压起重机、电子仪器、电枢、船舶、摩托车、电影设备为主,轻工业有化工产品、照相机、电子计算机、手表、编织品、食品等。化工产品有树脂、化肥、塑料和化纤等。出版业发达,有14家印刷厂。
      基辅城市西部地势高亢,东部低平、宽阔。属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基辅市区有数十条林荫大道以及数百个街心花园和草坪,一幢幢现代化的建筑掩映在绿树和花丛中,基辅因而赢得了“花园城市”的美名。 基辅的历史已有1500多年。古老的属于人类文明最高的成就之一的乌克兰文化是在这里形成的。历史悠久。始建于5世纪下半叶,9~13世纪为第一个俄罗斯国家基辅罗斯的都城和中心,有“俄国城市之母”之称。1793年并入俄国。自古为贸易要冲。19世纪末成为俄国西南部重要商业城市和甜菜制糖中心。1934年乌克兰首都由哈尔科夫迁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被德军占领。战后重建,工业基础不断扩展。
      彼切尔洞窟修道院,基辅著名古迹之一,占地28公顷,内有许多教堂及博物馆(包括古代珍宝博物馆、图书和 图书印刷博物馆、乌克兰民族装饰艺术博物馆等),其中洞窟教堂历史最为悠久。它建于1051年,由二条洞穴(高2米、宽1.2米)组成,相距400米,分别向第聂伯河延伸,总长500余米。洞穴两壁各向里挖出高1米、长2米、深0.5米的浅穴,最早作为修道室,教士死后尸体保存在洞穴内,由于洞穴内特殊的气候环境,这些尸体自然风干成木乃伊。木乃伊被认为是奇迹,是神的力量的体现,修道院因此声名远播。现在洞窟内保存有125具木乃伊。12世纪,洞窟教堂曾是东欧宗教和文化中心,这里有圣像画室和缮写室,将经文译成教会斯拉夫语,并翻译外国文学。1240年蒙古入侵期间,洞窟教堂曾作为基辅市民的避难所。18世纪,沙皇在此囚禁政治犯。十月革命以前,俄国及东欧国家的东正教徒纷纷来此朝拜,许多知名人士在洞窟教堂隐居并从事创作。除洞窟教堂外,比切尔修道院内还有一些教堂,如别里斯托夫救世主教堂(建于11世纪)、圣母升天教堂(建于17世纪,重建于2000年)。修道院内的钟楼高96.5米,为欧洲之最。它直径29米,底层宽8米,共4层,金顶,顶部装有灯和十字架。钟楼原有9座钟,现存4座。基辅洞窟修道院院区于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教堂对外开放时间为10:00-16:00,周一休息。
      基辅文化传统悠久,在医学和控制论研究方面成就突出。全市设有20所高等学校和200多个科研机构,还有近300所中学、80所成人夜校和许多专业技术学校。高等学校以国立基辅大学最为有名,它成立于1834年9月16日,是乌克兰的最高学府,有学生2万名。20世纪50年代,基辅大学就有不少中国留学生。1999年有150多位中国学生在这里就读。基辅的福利设施有综合和专科医院、幼儿园、疗养院和儿童度假营等,还建有1000多个图书馆、近30座博物馆及历史名人故居。

友情连接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25 世界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