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非亚是保加利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保加利亚中西部,地处四面环山的索非亚盆地南部。全国第一大城城市跨伊斯克尔河及其支流,面积167平方公里,人口近120万。古称“塞迪卡”。
索非亚是一座海拔550米的城市,四季气温相差不大,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热。市区所有街巷、广场、公园、机关、学校、厂矿、企业等,都掩映在一片葱绿丛中,一排排菩提树、阿拉伯橡胶树、法国梧桐树、加拿大白杨树等,整齐地排列在条条马路两旁。市区最大的公园——自由公园,是一座半人工半自然状态的公园,秀丽迷人。鲜艳的花圃,齐整的草坪,更是遍及城区每个角落,家家户户门前窗下,房前屋后,都栽种着生机盎然的花草。全市许多条街道上都设有出售各种鲜花的商店、花摊,居民们普遍喜欢种花、买花和互赠鲜花。漫步市区,几乎处处都能闻到扑鼻的花香,整个城市犹如一朵盛开的鲜花,加上那一幢幢白色或淡黄色的房舍,索非亚显得格外美观幽雅。
索非亚是欧洲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古称“塞尔迪卡”,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为色雷斯人塞尔迪部落所建造并定居于此,迄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罗马帝国时期,曾拥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罗马皇帝图拉真曾下令在这座城市制造罗马帝国使用的货币,是罗马帝国的要塞城市,并以温泉享有盛名,全城有多处水温在40℃左右的泉水涌出,迄今在市中心的巴尔干旅馆仍保存有建于5世纪的罗马浴室遗址。在查士丁尼大帝时代,索非亚是拜占庭帝国的政治中心之一。公元809年,索非亚成为斯拉夫保加利亚国家的一部分,是巴尔干半岛斯拉夫人的聚集区。1382年,奥斯曼人占领索非亚,随后奥斯曼帝国统治了500年之久。公元14世纪,因圣索非亚教堂而最后将城市名称定为“索非亚”,在希腊语里,“索非亚”意为“智慧”。1879年,索非亚被定为首邑。1908年,保加利亚脱离奥斯曼帝国宣布独立,索非亚正式成为保加利亚的首都。历史上,索非亚曾经多次遭到毁坏。在奥斯曼人占领时期,索非亚受到严重摧残,全城众多的古建筑仅有两座基督教早期建筑幸存下来,一座是建于公元2世纪的圣乔治教堂,另一座是建于公元4世纪初的圣索非亚教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索非亚遭到空前的严重破坏,1.25万个家庭的住宅被炸毁,机关企业受到破坏,全市几乎每一个角落、每一座建筑物都带有战争斑痕。战争结束后,勤劳智慧的保加利亚人民在短时间内便医治好了战争创伤,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索非亚主要工业有冶金、机电、电子、化工、纺织、印刷、皮革、玻璃和食品加工等,产值约占全国工业产值的16%。由于索非亚城市的特点,工业部门集中了约22%的就业人口,约67%的就业人口在服务部门。有800个主要的公司,其中250个是工业企业。在索非亚市有75%的黑色金属冶金,50%的印刷出版部门,15%的电器及电子工业,14%的毛皮及制鞋工业集中在这里。化工、纺织及食品加工工业也很发达,还有建筑和贸易。所有类型的工艺品在索非亚都有:陶器、木雕、纺织品、编织品、刺绣品、服饰、铜器、熟铁制品、洋娃娃、乐器及皮鞋制品。所有大师的产品都有艺术价值,并被视为全世界独特艺术品的一部分。所有的产品都是用传统的工艺手工制作。
索非亚自然资源贫乏,主要矿藏有煤、铅、锌、铜、铁、铀、锰、铬、矿盐和少量石油。森林面积388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约35%。保在历史上是一个农业国,主要农产品有谷物、烟草、蔬菜等。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尤以酸奶、葡萄酒酿造技术著名。主要工业部门有冶金、机械制造、化工、电机和电子、食品和轻纺等。1989年底保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在平等的条件下发展包括私有制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优先发展农业、轻工业、旅游和服务业。外贸在保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进口产品是能源、化工、电子等产品,出口产品主要是轻工产品、化工、食品、机械、有色金属等。旅游业比较发达。
Copyright © 2025
世界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