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保罗是巴西东南部一州。东南濒大西洋,西、北界巴拉那河及其支流格兰德河。面积24.82万平方公里。人口3,307万(1990),城市人口占80%。首府圣保罗。沿海为狭长低地,气候炎热多雨,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大崖壁以北的内地为高原和谷地,气候温和,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河流富水力资源。十九世纪末,因咖啡种植而兴起。1899年设州。巴西经济最发达的州。
巴西圣保罗大教堂始建于1913年,直到1954年才建成,并作为庆祝建市四百周年的活动对外开放。它的前身是殖民时代的大教堂,整个工程由马克西米利亚诺建筑师设计建造。在艺术特点上,它融合了哥特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教堂的地下墓室安放着包括原印第安酋长在内的名人的灵柩。每扇玻璃窗上都反映着圣经里不同的宗教主题。里面还有多达一万个声管的意大利管风琴以及包含65 个小钟的大套钟。教堂前面的广场从16世纪开始,就一直是每次盛大宗教游行的出发点,正中央的“零起点”是测量圣保罗和其他城市距离的起点。主教堂从2000年开始关闭,进行装修,耗时两年多,花费三千万雷亚尔,到2002年的九月份才恢复对外开放。中世纪的罗马教堂有一种从古典建筑中汲取的特殊的、略带冷峻的、严肃而端庄的美,它们采用了拜占庭时代第一批教堂、寺院的结构,重新组合了门厅、后殿及堂内的祭坛、凯旋拱门,给了它们一种新的秩序,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教堂一般都是设在长方形的地基上,内部的各个空间用长排的雄伟大圆柱进行分割。如果你在看惯了辉煌精致的巴罗克风格教堂之后,想领略一下中世纪教堂的风采,那么,就去城外的圣保罗大教堂吧。虽然它是于本世纪初在原教堂的余烬中重新修建的,但属原教堂的忠实翻版,完全保持了古罗马君士坦丁风格教堂的特色。
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工业城市,城市工业的形成和发展同圣保罗州的经济密切相关。公元19世纪以前,圣保罗州盛产棉花、稻米和咖啡,所以作为州首府的圣保罗市的工业以棉纺、粮食加工、咖啡加工的传统工业为主。后来,逐渐发展了冶金、机械、汽车、电力、食品、水泥、化学、橡胶、烟草、造纸等工业,而这些工业部门能够大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城市附近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工业原料的大部分可从圣保罗州及附近地区获得。近二三十年来,圣保罗又建有巴西电子工业中心、汽车工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炼油厂。圣保罗现有3万多家工厂企业,产业工人200多万,集中了巴西全国工业的一半。
圣保罗的农牧产品的主要特点是品种多、质量好,是巴西的主要农牧业产区,农牧业产值占巴西的24%,超过全国第二、第三大农牧业产区南大河州和巴拉那州的总和。2005年的农牧业产值中,将近50%为工业用植物产品,28.5%为动物产品,其余为新鲜水果、谷物、纤维产品和油料作物。圣保罗生产的橙子和甘蔗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80%和58%。2005年这两种产品的产值总额达56.3亿美元,占全州农业产值的43%。畜牧业方面,圣保罗的存栏数占全国的6.7%,牛奶产量占全国的7.4%。2005年牛肉和牛奶产值总额为22.1亿美元。家禽业方面,圣保罗的母鸡饲养数占全国的22%,公鸡和雏鸡饲养数占全国的15%,鸡蛋产量占全国的30%。2005年,圣保罗的鸡肉产量为110万吨,加上鸡蛋产量,共创造收入11.2亿美元。
圣保罗最早是印第安人的村落。1554年1月25日,葡萄牙殖民者来到这里,发现其地理位置理想,便大兴土木兴建城镇,因这一天恰好是天主教纪念圣徒圣保罗的日子,便将这座城镇命名为圣保罗。1711年圣保罗设立市。1822年,巴西在这里宣布独立。到1880年,圣保罗仍只是一座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4万的小镇,但到19世纪末期,因附近地区大面积种植咖啡和外国移民大量涌来,城镇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到1940年城市人口已超过130万。据有关报道称,圣保罗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
Copyright © 2025
世界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