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非洲地图 > 尼日利亚地图

国家导航

尼日利亚概况

  •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简称尼日利亚,又译为奈及利亚(台湾),是西非国家,位于非洲几内亚湾西岸的顶点,邻国包括西边的贝宁,北边的尼日尔,东北方与乍得接壤一小段国界,正东则是喀麦隆。尼日利亚是全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04年7月为止的统计该国人口有137,253,133人,纷乱的种族结构与值得觊觎的丰富天然资源。
      尼日利亚新闻和出版事业较发达。全国各种报刊杂志近百种,电台和电视台有几十个。联邦和各州政府设有主管宣传事务的新闻部。主要报纸有《笨拙报(英文)、《每日时报》(英文)、《卫报》(英文)、《新尼日利亚人报》(英文和豪萨文)、《民族和睦报》(英文)、《先锋报》(英文)。尼日利亚通讯社(简称NAN)是1978年10月成立的官方通讯社,泛非通讯社西非地区总分社的工作亦由尼通讯社承担。尼日利亚联邦广播公司(简称FRCN)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尼日利亚联邦无线广播公司,1978年6月改为现名。尼日利亚国家电视台(简称NTA)成立于1962年,由联邦政府新闻与文化部领导,有工作人员5000多人。全国划为6个电视区。目前有45个电视台,其中13个为私人有线电视和卫星转播站。
      尼日利亚被归类为新兴市场,并且正迅速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该国有丰富的资源,以及发展良好的金融、法律、通讯和交通行业,还有非洲第2大的证券交易所(尼日利亚证券交易所)。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07年尼日利亚的GDP排在世界的第37位。尼日利亚是美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提供给美国的石油量位于所有国家中的第5位(11%的石油进口)。它也是在世界范围内与美国贸易的第7大顺差国。尼日利亚现在是美国的第50大商品出口市场,是美国的第14大进口商品来源国。美国是该国最大的外国投资者。大多数经济活动集中在4个主要城市:拉各斯、卡杜那、Harcourt港和阿布贾。除了这3个经济中心,其他地区的发展正被边缘化。以前,尼日利亚经济发展受到多年的军政府统治、腐败和管理不善的困扰,而现如今民主制度的恢复和后来的经济改革成功的使尼日利亚重新走上正轨,开始发挥其强大的经济潜力,以达到成为非洲主要经济体的目标。
      1992年尼日利亚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为低收入国家。1995年起政府对经济进行整顿,取得一定成效。1998年由于国际市场油价下跌和国内炼油厂停产,经济增速减慢。1999年奥巴桑乔上台后,积极推行自由化和私有化改革,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严格限制举借新债,大力扶持农业,加强石油、天然气、矿业等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外资、外援和债务减免。由于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上扬这一有利的外部因素,尼经济形势趋于好转。主要制造业为纺织、车辆装配、木材加工、水泥、饮料和食品加工,大多集中在拉各斯及其周围地区。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技术水平较低,多数工业制品仍依赖进口。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40%。全国7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农业主要产区集中在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目前仍以小农经济为主,粮食不能自给,每年仍需大量进口。
      尼日利亚海岸线长800公里。地势北高南低。沿海为宽约80公里的带状平原;南部低山丘陵,大部地区海拔200-500米;中部为尼日尔—贝努埃河谷地;北部豪萨兰高地超过全国面积面积1/4,平均海拔900米;东部边境为山地,西北和东北分别为索科托盆地和乍得湖湖西盆地。河流众多,尼日尔河及其支流贝努埃河为主要河流,尼日尔河在境内长1400公里。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为旱季和雨季,年平均气温为26~27℃。
      尼日利亚是非洲古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比较发达的文化.公元8世纪扎格哈瓦(Zaghawa)游牧部落在乍得湖周围建立了卡奈姆-博尔努(Kanem-Bornu)帝国。14至16世纪,桑海帝国盛极一时。1472年葡萄牙入侵。16世纪中叶英国入侵。19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称“尼日利亚殖民地和保护国”。1947年英国批准尼日利亚新宪法,成立联邦政府。1954年尼日利亚联邦取得内部自治权。1960年10月1日宣布独立,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1963年10月1日成立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独立后多次发生军事政变,长期由军人执政。1993年11月以阿巴查为首的军政府接管政权,组成临时领导委员会和联邦执行委员会行使国家权力。1998年6月8日阿巴查猝死,9日国防参谋长阿布巴卡尔接任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确定1999年5月29日向民选政府交权。在1999年2月举行的总统选举中,人民民主党候选人、前国家元首奥巴桑乔当选第四共和国总统,并于5月29日就职。

友情连接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25 世界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